
木材作為建筑材料具有重量輕、強度高、美觀、加工性能好等特點,因此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偏愛。從挪威的大型木結構教堂和中國、日本的古代廟宇,到無數北美19世紀的建筑物,都證明木結構具有良好的耐久性?,F代木結構住宅建筑在世界上許多國家已很普遍。在北美,木結構住宅處于市場主導地位,1997年美國新建獨戶別墅約113.8萬幢,其中90%采用木結構,在33.8萬幢多層住宅中,大多數也采用木結構。木結構還被廣泛用于建造廠房、學校、旅館、體育館等。在加拿大,木材工業是國家支柱產業之一,其木結構住宅的工業化、標準化和配套安裝技術非常成熟。在亞洲的日本,大量的住宅是利用木材、膠合木和水泥刨花板建造的,即使在人口稠密的東京地區也是如此。目前日本新建住宅房屋中,有半數以上是木結構。在北歐的芬蘭和瑞典,民居住房的90%為一層或二層的木結構建筑。
我國古代的建筑是以木結構體系為主,許多宮殿、寺廟和民居都采用木材制作梁、架、檁、柱、斗拱、雀替等構件,并用榫卵結合。其靈活的風格、合理的布局、適宜的建筑體量以及精巧的裝修在世界享有盛譽,成為五個最古老的建筑體系之一。過去幾十年,由于我國林業資源的匱乏和木材的短缺,政府對木材在建筑上的應用制定了嚴格的限制措施,提倡以鋼代木,以塑代木。因此,木屋被排除在主流建筑之外。但最近幾年,由于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更加注重居住環境,對木屋的需求增加。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大量外國機構的工作人員進入中國,他們對木屋的需求也刺激了木結構住宅建設的發展。目前出現了外國企業爭先開發中國木屋市場的現象,在北京、大連、上海等地相繼推出了全套進口的美國或加拿大木結構住宅。
我國木屋的市場開發前景引起歐美國家相關機構的廣泛注意。2001年加拿大林業代表團訪華時,就木構架建筑的材料和技術問題與我國政府和科研單位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認為在制定木建筑標準、完善木材產品規則和培訓技術人才方面具有廣闊的合作空間。美國林業紙業協會、加拿大木材出口局等會同我國有關單位,在北京、大連、上海舉辦木屋建筑大型系列研討會,還成立了“加拿大一中國房地產商交流協會”,旨在促進中加兩國在房地產開發及木框架房屋建筑技術方面的信息交流,為我國用戶提供木屋建筑。
據悉,美國、新西蘭、丹麥等國具有木結構住宅生產能力的大企業集團對我國市場也十分看好。他們將目光瞄向物業類型相似且售價昂貴的別墅市場,在北京、上海、廣州、青島、南京、蘇州、深圳、大連、重慶等城市,已連續開發了許多木屋示范項目。

從19世紀初開始采用木框架結構以來,從獨戶式住宅發展到聯合式住宅及多層公寓建筑等多種形式,目前應用得最多、技術經驗最成熟的是輕型木結構,可在現場建造,也可在工廠預制構件,然后在工地裝配。
輕型木屋一般先澆筑混凝土地基,在地基上安裝基礎襯墊和經防水和防白蟻等特殊處理的底木,然后建造房屋的結構框架,通常用木方或膠合木做樓面梁、吊頂梁、屋面椽子及墻體龍骨,木質人造板作蓋板等。木質人造板和結構構件之間采用釘連接,梁和承重墻體之間用輕質金屬件連接。結構部分完成后,在外墻面飾以人造板掛板或其它材料,而內墻面和頂面用石膏板作裝飾基層。